•
调查指缺乏敢于承担风险的文化窒碍创新和竞争力
• 通过科技教育培养年轻人才,扭转人才流失趋势
德勤中国及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基金」)联合研究报告指出,香港企业家及年轻一代认同香港的创新科技生态系统极具优势,有潜力成为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合作桥梁。然而,香港仍需要一套全面的策略,以推进香港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融合,促进敢于承担风险的文化,并在全球对年轻人才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推动创新。
报告发现,近60%的受访者同意香港极具潜力成为亚洲枢纽,主要由于香港与内地及亚洲市场地理上的优势。同时,约55%的受访者认为人才是最大挑战。观乎受访的初创企业行政人员的意见,让香港有条件成为创新枢纽的五大行业分别为金融科技、健康与医疗、大数据与分析、生物科技,以及电子商务和供应链。
初创把握政策出台的机遇,纷纷表示有意参与大湾区的发展。 63%的受访初创企业表达强烈意愿,希望在未来3年进军香港以外其他大湾区城市。调查亦重点提到企业家最重视的三个大湾区优势:有机会进入较大市场(65%)、与强大的人才库接轨(40%),以及增加与大企业合作的机会(30%)。
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执行董事周骆美琪表示:「毫无疑问,大湾区是其中一个可以商业化香港创新理念,以及扩大香港初创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香港应该进一步加强跨境业务支援,特别是法律咨询和专业服务,支持初企更好地装备自己,进军大湾区内其他城市。」
就营造整体氛围而言,在创造理想创业环境、提高公众对采用初创企业主导的数码解决方案之信心,以及支持科技初创企业方面,超过40%的初企认同政策具有一定成效。
虽然60%的学生表达其创业意向,惟只有33%的人希望到初创企业工作。 23%的人有意创立自己的生意,而77%的学生毕业后倾向到大公司工作。这可能是由于香港市民的传统心态所致,他们倾向于看重工作稳定性。在全球对年轻人才、资本和初创公司竞争日益激烈下,香港需要建立敢于承担风险的文化来促进创新。外界应多加报道和表扬企业家的成功故事和初创精英,以激励下一代去创业。
周骆美琪续说:「香港需要培养年轻人才,并在全球人才竞争不断加剧下,扭转人才流失的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独角兽公司和初创企业上市,我们应考虑制订政策以留住这些公司的创始人,继续投资和指导香港的新晋企业家。模范创业家的积极参与,有助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初创企业行列。」
报告亦发现,由于2019年香港的研发总开支仅占本地生产总值(GDP)的0.92%,大多数受访企业家认为,在商业化大学研究存在巨大落差。德勤中国华南区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华南区领导人陈耀邦表示:「为了引领创科研究及创新发展,香港应考虑成立一个独立的研究业联盟,与学术界、研发中心和业界携手构建长期而紧密的合作关系。首先,香港应该在联合研究、商业应用转化和知识产权方面,为大学和私营企业提供明确的管理方法和指引。」
从投资角度来看,香港于2021年的风险投资活动创历史新高。根据Preqin的数据,2021年首十个月达成了45宗交易,筹资超过287亿港元,较2020年筹资总额高出一倍以上。另一个重要发现是,香港的风险投资资金已经开始覆盖整个初创企业的融资历程,在2021年1月至10月期间,香港的中后期融资占风险投资交易的46%。
报告指出,大部分初创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集资。超过一半(61%)受访企业的目标集资金额低于1.22亿港元,近四分之一(26%)受访企业的目标集资金额介乎1.22亿至6亿港元。只有不到10%受访企业打算筹集约6亿至12.2亿港元。
德勤管理咨询中国区合伙人(战略、数据分析与并购)陈炜华表示:「研究结果表明,香港的融资生态系统已经步入成长期,初创企业可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筹集资金。为延续这一势头,香港应加强包括创科创投基金(ITVF)在内的共同投资计划,更积极地为高风险、影响力大和具可扩展性的初创企业注入资金。我们还应该鼓励更多的私人投资者把握当前绝佳时机,投资于大湾区的企业,因为在快速发展的数码化转型时代,企业规划并购战略及进一步扩大数码化能力是保持竞争力的不二法门。」
此外,尽管受到疫情影响,香港的创业生态系统仍然屹立不倒。根据投资推广署的数据,2021年的初创企业数目创历史新高,按年增长12%至3,755家。然而,近半(46%)的受访企业表示难以与客户互动,29%的受访企业则努力应对收入下降的问题,反映疫情依然为初创企业的营运带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