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F SparkUp

解决痛点 本地AI初创助各行业更新换代

2022年1月31日 | Meet The Founder
分享 :
在全球初创的创新推动下,人工智能(AI)科技早已不再是一个buzzword(流行语),各行业都正在利用AI提升业务运作。上一期我谈到运用AI分析KOL的宣传效果,助力企业营销,今期我想分享另一间香港AI初创如何帮助传统制造业更新换代。

曾效力跨国企业多年的李秋明(Peter)于2018年与几位「老友」合伙创办Quikec,英文读音 QUIK为「Quick」、 EC为「Easy」; it's quick, it's easy ,意指更快更容易。其主打专利产品「QuikMeasure」电子尺,可准确量度服饰产品尺码,并可透过其拍摄功能及AI技术,实时与云端数据库作对比,识别有问题产品,品质检测数据可即时上载至云端数据库,从而帮厂商大幅提升品质检测效率。公司成立不久便得到晶苑国际集团等本地纺织业龙头青睐,达成合作。

「兄弟班」创业 廿年经验谋创新

Peter自小随父母移民英国,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获得飞机工程硕士学位,曾任职国际科企Oracle,二十多年前回流香港。当年IT业开始成为热门行业,他没有走上飞机工程之路,而是选择从事编程相关工作。

他和团队中几位成员都有多年跨国企业的工作经验,笑言属「兄弟班」,「我与负责技术的合伙人Ted(胡文亮)于不同公司共事超过25年,与CTO(首席技术官)Evan(周国汝)亦共事了16年。」他们感到在大公司较难推动创新,于是决定自起炉灶创业。 「因着政府、科学园、数码港对初创的支持,我们希望可以把廿多年的经验用于创新,干一番事业。」

Peter将Quikec的业务定位为B2B(企业对企业),将电子尺供应给各个服装品牌,并透过「hub-and-spoke (中心辐射)」的模式进一步接触为服装品牌供货的厂商,从而拓展客源,以月费模式收费。

疫情下助厂商提升IT 另觅收入渠道

凭着团队多年的行业关系,Quikec起步顺利,惟不久就遇上中美贸易战,紧接便是新冠疫情。 Peter坦言疫情是最大挑战,因无法前往内地开拓业务,原本计划到工厂较多的孟加拉和柬埔寨拓展,现在亦只能暂时搁置。幸运的是,一些现有的香港厂商客户趁疫情期间想改善内部IT系统,Quikec把握了机会,开始以单个项目的形式与客户合作,令收入得以维持。

虽然疫情对业务拓展造成影响,但Quikec研发的步伐没有停滞。因内地人工成本相对较低,该公司于珠海设研发部门。 Peter看好AI科技的发展前景,指AI可帮助解决不同行业的痛点,并正在与内地大学合作研究各种算法的实际应用。该公司最初主要将AI运用于服装品质控制,例如其「AI-360」技术可全方位分解服装样版的各个部分,如衣领等,透过算法分析大量厂商客户的检验数据,能有效预警生产时需注意的细节事项,「我们利用人工智能,大约只需8秒时间便可完整分析出生产上的质量风险问题。」

近年该公司又将AI应用扩展到成本核算,「有见这类工厂需在短时间内发出大量报价单予客户,我们扩大AI的应用。只要其客户询价时提供样版,我们便可根据其产品分类及用料,运用数据库分析预算所需的生产时间,目标2秒内完成报价单。」

研发不停 逆市中开发新技术

去年年底Quikec还与具规模的企业达成合作,正研究将一项用于辨认服装布料的图像辨识及转化技术延伸,从而应用于辨认细菌。 Peter指,该企业在发售产品前需因应政府的食物安全标准,提交报告,其内部实验室会利用显微镜将细菌放大至40多倍,确认细菌品种,「我提议为其进行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性验证,验证概念是否可行),现正以单个项目形式合作研发。」

目前 Quikec已涉足电子产品、玩具、食品等行业,「不少制造商经营着大额生意,但仍在使用落后的IT系统,例如以excel或人手操作。疫情下,则要求大家能remote(遥距)、real-time(实时)记录生产情况,做好检验,提升效率,做到互联互通。」他有感近年大型企业日趋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不少已设立创新部门。他亦赞赏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与科学园合作的AI初创培育项目AI Lab,撮合初创与企业的业务配对,推动创新,并指官方机构所举办的创业比赛,亦有助初创吸引客户和投资者。

为香港创科出力 机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Peter期望Quikec能成为知名的国际品牌,同时为香港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出一分力,而不只有金融、地产作为支柱。这亦与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的理念不谋而合,我们冀提供资金及网络的支持,帮助所有初创踏出第一步,亦令下一代可透过参与科技创新,获得向上游的机会。

像Peter这般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企业家,对初创生态圈的发展是十分重要,亦可为年轻创业者提供借鉴及指导。当然,香港的初创生态要保持活力,需要每一个持份者的贡献,包括政府及商界。我们从Quikec的例子也可以看出,科技的商业化应用需要天时地利的配合,疫情打击各行各业,但机会亦眷顾有准备的人。 Quikec积极应变,在逆市中凭着经年累月的研发实力,开拓出可行的业务路线,同时助制造业提升业务流程。而对于需时研发打磨技术、尚未见即时成效的初创,我们希望公营部门能加大力度支持,静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