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我分享了几位女性创业者的故事,她们特别钟情于某一领域,再将其热情转化为创业动力,持续发光发热,今期这位亦不例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的Sarah Tong离开投行创办科学教育机构,就是因为她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以及科学思维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她打造的Big Bang Academy旨在带领小朋友探索科学世界,激发好奇心,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和素养。
「Big Bang(大爆炸)」是解释宇宙起源的著名理论,Sarah和剑桥校友Nixon Chan决定以此作为两人合办的科学教育机构名称,颇为巧妙。他们设计适合3至12岁小朋友的课程,涵盖化学、生物、天文、物理、工程和生态学,创业约一年已吸引过千名来自香港、台湾及新加坡等地的学生。他们认为,万事万物中都有科学的存在,课程希望传达科学是有趣好玩的,鼓励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
幼时摸索维修电视 享受解决问题乐趣
在港长大的Sarah自小对科学感兴趣。父母为了令她少看电视,故意取走一个小零件,令电视无法启动,好奇心驱使她对电视机及电路展开数日「调查」,摸清了原理,并修理成功。 「那个Light-bulb Moment(灵光闪现、得到启发的一刻)令我意识到,科学能帮我解决很多问题。」后来到英国升学,她入读剑桥大学制造工程科,期间有机会到相关企业实习,协助不同项目解决问题,「例如找出减少成本的方法,或是洗头水瓶身有色差的原因等。」
从剑桥毕业后,她坦言随大流选择加入投行,虽然在初级职位已有机会独力承担工作,且有不俗薪资,与不同国家人士合作亦有助开拓视野,惟她没有找到满足感,「经常工作到凌晨三、四时,深夜也有来电,次晨6时又要开电话会议。这种生活持续了一、两年,让我思考工作的目的,什么事才能为人生带来意义?」
启发孩子light-bulb时刻 制造正面影响
「从小我就认为,学习是全世界最快乐的事。」小时候维修电视令Sarah感受到追求知识、解决难题的乐趣,「很多人未必有这种经历,而将学习等同于默书和考试,还有来自家长的压力。我想利用自己的长处去制造正面的影响。」
这时她重遇同在商界任职、修读生物的剑桥校友Nixon,对方因幼时看过电影《猿人争霸战》而梦想成为科学家。她们发现视觉媒体及自己动手的经验对儿童成长影响深远,有助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加上Sarah曾在社区中心义教科学课,看见不同学龄的小朋友都踊跃参与,而不少幼儿园老师却未必有教授科学的经验。结果两人看准市场需求,决定筹备创业。
训练科学家思维 培育可转化的技能
他们从最初兼职经营Big Bang Academy,到2020年中全职投入,都抱着一个宗旨——让小朋友「Think like a scientist(具备科学家思维)」。我提到香港家长似乎普遍希望孩子学习所谓「实在」的科目,对纯科学(Pure Science)则不太重视。 Sarah说,修读三、四年工程后投身银行,看似没有联系,其实不然,「从事任何工种都要懂得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做实验、分析数据,然后继续这个循环,直到找到满意的结果。而且可以应用在不同的场景,透过学习科学,培养科学家思维,就能获得这种可转化的(Transferable)技能,在思考、分析及解难能力方面,都带来莫大帮助。」
她续指,现在事物快速更朝换代,大学的知识也许到毕业后已过时,拥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心态才是最重要,顺应变化。我也同意,如今高科技公司会聘请心理学家,因需要研究用户行为,这在我的年代是想像不到的。
对这两位90后而言,编纂课程和物色老师都是新领域,他们自学钻研,参考全球各地关于STEM(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的课程资料,设计出包括线下活动体验室、自主学习App以及网上课程等产品,「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需将学习体验设计如主题公园般有趣,运用多媒体提供娱乐性,还要兼具班房的学习效果」。
成长过程顺利 今创业学面对失败
Sarah说,创业最大挑战是学习面对筹资被拒绝。她生于幸福的中产家庭,就读名校,入职大机构工作,笑言人生从未遇过这么多「No, No, No」,需不断调整心态,屡败屡战。不过学生直接且正面的反馈令她感满足,不少表示透过课程认识并爱上科学。
两位创办人均毕业于顶尖大学,而大部分学生或属中间程度,我问他们如何令产品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 Sarah希望透过提供亲身动手的经验,将所有小朋友都培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而为确保不受限于她和Nixon的经验,他们组建了一个有多元化成长背景的团队来构思产品,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小朋友都能受惠。
吁关注全球问题 打破女性刻板印象
谈到香港考试状元大多选读医科的现象,Sarah吁港人亦应关注长远问题。 「世上还有很多会影响人类的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气候变化和贫困等。香港成功的初创如专营基因检测的Prenetics及推广素食减碳的Green Common,都在运用科学解决全球性问题;相信未来要成为Global Leader亦需具备科学知识。」他们的课程通过指导学生制造植物肉,从中加深他们对全球暖化的了解,同时也启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业过程是否感受到「男女有别」?她指在创业层面不觉被差别对待,但曾有学校管理层为在校老师安排讲座时,只邀请Nixon担任讲者。 Sarah后来得知是因校方认为男性对产品技术的知识水平会更高。 「我是一个推崇性别平等的人,例如男性不一定在科学占优,他们也可以是艺术型的、细致敏感的;亦有些家长理所当然觉得女儿不会喜欢工程。」Sarah想积极去打破这种刻板印象,「我愿意走出来,令人知道有我这样的人存在,(修读工程的女性)并不是那么罕见。」
科学家精神与创业家精神相似,除了要不停学习、不怕辛苦、不断尝试,有时还要打破常规。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未来亦希望为女性创业者提供更多互相认识的机会,助她们建立网络,促进她们的交流,甚至从中带来协同效应。
作者_周骆美琪(Cindy)简介:
周骆美琪(Cindy)自2015年起担任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执行董事。自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团,Cindy曾担任阿里巴巴国际高级财务董事,主要负责集团财务管理和企业规划。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创立不同项目,致力帮助香港的创业家和青年人于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实践他们的梦想。通过这个栏目Cindy希望与大家分享不同的创业故事及经验,也为创业者带来小贴士,帮助他们了解初创市场的最新形势。
阅读更多 | i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