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F SparkUp

3D打印珊瑚礁盘美化海洋 港初创推动蓝碳生态发展

2022年3月31日 | Webinar
分享 :
气候变迁问题近年引起全球关注,香港初创公司archiREEF着眼于全球暖化对香港海洋生态造成的影响,采用环保科技人工复育珊瑚礁,不久前更于香港科技园公司举办的「电梯募投」比赛中获得总冠军。联合创办人余碧芬(Vriko)一边修读生物科学博士一边创业,在创业导师协助下,凭着一腔热诚及坚持,誓要为香港海洋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及保护修复「蓝碳」生态系统出一分力。

「蓝碳」指被海洋生态吸收储存的碳,一般被认为较为稳定,不易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回大气层,相对陆地植物贡献的「绿碳」有更高的固碳效率。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Vriko从小喜欢大自然,更有逾10年的潜水经验,常到访世界各地潜水胜地,而令她印象最深刻的经历却是在香港东北水域,亲眼见到一片珊瑚礁于短短2个月间消失殆尽,加上珊瑚白化问题严重,令她受到很大冲击。 「我们常谈论『全球暖化』,总觉得会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或数十年后才感受到影响,甚至有生之年亦未必能亲历,我从未想像过会于这样短时间内体验到其威力。」

冀企业市民参与保育珊瑚

从那时起,Vriko便投入研究,2018年更开始修读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博士,主攻珊瑚复育项目。她不满足于自己的研究应用只停留在学术界,又于2020年与港大副教授、海洋生态学家David Baker合伙创办archiREEF,借此推广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亦冀透过企业及市民参与种植珊瑚,提升环保意识。

Vriko指,过往全球培育珊瑚的方法较为简陋,例如以废弃船只,或现成的建筑物料如水泥砖或金属钢条等放进海底作为底座,再绑上珊瑚苗,惟此类物料于海底易氧化腐蚀,释出有害物质,而珊瑚有向上生长、底部不生根、生长期长等特性,需要有稳定且环保的基底让其依附生长。

archiREEF以3D打印技术结合天然陶土制作珊瑚礁盘(reef tiles),在表面设计错落有致的空隙摆放珊瑚苗,六边形的设计亦方便扩大珊瑚礁面积。 「我们的设计『一石三鸟』,用料既环保,又能修复海底环境,打好根基加快珊瑚繁殖,结构亦适合其他生物栖息,有助丰富海底生物链。」

她又指,archiREEF的技术可令珊瑚生长的速度比自然生长快4倍以上,「我们的珊瑚礁盘就如为海底铺上地板,预计珊瑚生长至5至10年后便会完全覆盖这些人工搭建的结构,形成大片珊瑚礁。」

企业量化ESG成效

成功方案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Vriko坦言研究试验进行了约8年,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经无数次失败才得出如今这个可行、并有潜质扩大规模的解决方案。目前archiREEF部分业务面向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鼓励商界领养珊瑚礁盘为海洋生态出一分力;公司已将技术延伸至其他生态系统如红树林,并于阿布扎比推出示范应用。未来该公司还计划拓展至马尔代夫、菲律宾等市场。

Vriko又指,团队约一年半前正考虑将研发成果「商业化」时,适逢ESG(环境、社会和企业管治)和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开始成为商界热话,本港上市公司亦被要求披露更多环境绩效指标,此趋势为archiREEF带来发展机遇。她希望透过由archiREEF代理种植珊瑚,鼓励大型企业领养,助其实践ESG,同时企业亦可了解相关成效,包括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碳排放量等,并收录于ESG报告中;另外,公司亦正研究观赏珊瑚与企业营销活动结合的商业模式。

Mentor助科研成果商业化 

成立1年半以来,archiREEF已筹得300万元资金,包括去年和今年来自香港创新科技署的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共130万元。 Vriko坦言,虽然其产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惟自己起初对商业化毫无经验,而加入科学园等孵化计划可获得导师(Mentor)协助及指引,对开展业务、扩充人脉、吸引资金及学会如何分配资源有着重要作用。

女性创业勿自我设限

谈及女性创业,Vriko认为挑战更多来自于「自我设限」,例如外界刻板印象认为女性不能做某些事情就有所退缩,「这或许因自信不足,应该要去克服,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有清晰思路,并深信不疑,认可自己的潜能,遇到困难也要坚持下去。很多女性前辈的成功让我知道没有不可能,激励我勇往直前。」
Vriko目标坚定,她指现正跟随「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United Nation 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Goals,简称UNSDG)的指引,希望推动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并计划建立一套借助「stable isotope」(稳定同位素)技术、可分辨碳来源和计算碳分布及比例的标准,从而更精准「捕捉」碳,达致「碳中和」,冀取得认证,并获广泛使用。

Vriko能够同时创业及研究双线并行,主要来自她对改善环境污染的决心。我期待看见这间从香港出发的初创稳步发展,为全球海洋生态保育做出更大贡献。 Vriko也可以成为本地年青女「科研+创业」家的一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