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机构疫下转型!透过线上提供心理辅导、情绪支援!社企如何配合创科支援社会?
2022年3月11日 |
etnet |
投资对象
疫情仍然很严峻,学生们上网课也无法专心投入。很多社福机构也市场调查开展网上心理咨询,为大家平复情绪,试着接纳自己的恐惧和焦虑。
当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会渐渐把疫情期间的焦虑、恐惧等应激情绪反应减少,原本被疫情遮盖的深层次心理问题开始浮现。如何调整工作方式及时间、机构以情绪疏导为主,逐步转变到以长程咨询、解决深层次心理问题为主,针对共性问题的学生,特别是疫情中遭遇亲人患病乃至病故的人。
疫情,特别是居家学习,考验的是学生,也是家庭。很多机构为家长讲解如何在沟通中提升自己和孩子的幸福感。线上分享会从学生需求出发,给学生和家长奉上了一杯暖心茶,引导学生与家人和谐相处。
其实在线上沟通也有独特优势,关键是要扬长避短,用心关爱学生或被照顾者。社福机构是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守护者,因为通过辅导报告、谈心帮扶等沟通形式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推进特殊疫情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前情况下,如何提高现有医生的效率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疫情期间人们对互联网问诊的需求量猛增,让大家都更确定,信息化对未来医学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第五波疫情完全打通线上线下诊疗环节的闭环,提供自我评估、在线问诊、复诊开药、慢病随访、健康科普等私密高效优质的在线服务,实现心理健康服务的远程化、精准化、智能化,同时也是提升医生的服务效率和服务品牌,将医生价值最大化。运用科技的元素来创新行业的服务模式,也是有助于缓解大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的发展,科技创新与医学领域的结合日趋紧密,大家都在期待,5G时代能有更多样化、个性化的就医选择。
医疗服务、社福服务、教育服务及复康服务全也作为一门需要情怀、担当和温度的行业,面对疫情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思考与探索,必将迎来新的时代。
虽然在疫情期间,香港复康会部分服务需要暂停,但他们善用资源跳出社福服务框框,从以中心为本转型为线上线下结合,以新颖方式继续提供支援。如进行Facebook Live直播,并取名为「复康加油站」,借着不同的励志故事传递正能量,为大众打打气。另外,香港复康会还推出各种遥距服务,包括:电话咨询服务,以了解复康人士的情况,提供更适切的服务;制作抗「逆」锦囊影片并上载至YouTube,透过网上教学让患者在家抗疫之余,继续复康训练;以及透过WhatsApp和Zoom等应用程式进行视像对话,提供情绪支援,送上关怀等。
数码港初创公司在不同领域均透过科技,为对抗疫情作出重要贡献:「华飞思科」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在疫情期间协助机构量度进出场所人士的体温,减低病毒传播风险;「Rice Robotics」 透过全自动配送机器人及消毒机械人「Snapask」 与非牟利机构合作向全港超过 4,000 名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一对一线上学习辅导;「GRWTH」则为本港的幼稚园、小学与中学提供免费网上学习的教学影片网上点播服务。 「Find Solution Ai」开发的智能教学软件4 Little Trees辅助授课,让他能透过电子仪器的前置镜头收集学生情绪表现,有助了解学生进度并重点加强辅导。 「Temi Medic」配备视像会议及高清镜头,方便谢绝探访期间,进行遥距探访;同时加入探热等辅助医疗功能,能担任「健康助理」进行包括量度血压、体温、血氧等基本健康检查,甚至进行送水等简单工作。
数码港行政总裁任景信曾表示,数码港一直与社群初创携手以科技抗疫,在过去两年,早于疫情开始初期,联手社群初创开展「敢创抗疫」行动,推出一站式网上平台,网罗数码港社群内一系列科技应用方案,为公众及企业提供方针,亦结合不同初创的优势及专长,推出联合抗疫行动,帮助前线医护人员、需适应在家学习的家长、学校及学生、家居隔离人士、基层家庭,以至饱受疫情冲击的大中小企业。
另外,教研中心联同三个合作机构 — 心光盲人院暨学校、语桥社资及路向四肢伤残人士协会制作的「残疾人士抗疫指南」,当中由各障别人士亲身演绎抗疫期间遇到的困难,例如视障人士如何靠触觉分办口罩的前后、听障人士如何在对方面戴口罩的情况下保持沟通、伤残人士回家后如何清洁车轮等。
不少社福机构在疫情期间只能维持有限度的服务,他们的抗疫之路更加需要公众的关注和照顾!
人与人之应发挥互助互爱的精神,让每人都能够安然地渡过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