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社福機構疫下轉型!透過線上提供心理輔導、情緒支援!社企如何配合創科支援社會?

2022年3月11日 | etnet | 投資對象
分享 :
       疫情仍然很嚴峻,學生們上網課也無法專心投入。很多社福機構也市場調查開展網上心理咨詢,為大家平復情緒,試著接納自己的恐懼和焦慮。
 
  當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會漸漸把疫情期間的焦慮、恐懼等應激情緒反應減少,原本被疫情遮蓋的深層次心理問題開始浮現。如何調整工作方式及時間、機構以情緒疏導為主,逐步轉變到以長程咨詢、解決深層次心理問題為主,針對共性問題的學生,特別是疫情中遭遇親人患病乃至病故的人。
疫情,特別是居家學習,考驗的是學生,也是家庭。很多機構為家長講解如何在溝通中提升自己和孩子的幸福感。線上分享會從學生需求出發,給學生和家長奉上了一杯暖心茶,引導學生與家人和諧相處。
 
  其實在線上溝通也有獨特優勢,關鍵是要揚長避短,用心關愛學生或被照顧者。社福機構是他們心理健康的重要守護者,因為通過輔導報告、談心幫扶等溝通形式為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推進特殊疫情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當前情況下,如何提高現有醫生的效率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疫情期間人們對互聯網問診的需求量猛增,讓大家都更確定,信息化對未來醫學行業發展的重要性。
 
  第五波疫情完全打通線上線下診療環節的閉環,提供自我評估、在線問診、復診開藥、慢病隨訪、健康科普等私密高效優質的在線服務,實現心理健康服務的遠程化、精准化、智能化,同時也是提升醫生的服務效率和服務品牌,將醫生價值最大化。運用科技的元素來創新行業的服務模式,也是有助於緩解大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和多學科交叉的發展,科技創新與醫學領域的結合日趨緊密,大家都在期待,5G時代能有更多樣化、個性化的就醫選擇。
 
  醫療服務、社福服務、教育服務及復康服務全也作為一門需要情懷、擔當和溫度的行業,面對疫情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思考與探索,必將迎來新的時代。
 
  雖然在疫情期間,香港復康會部分服務需要暫停,但他們善用資源跳出社福服務框框,從以中心為本轉型為線上線下結合,以新穎方式繼續提供支援。如進行Facebook Live直播,並取名為「復康加油站」,藉著不同的勵志故事傳遞正能量,為大眾打打氣。另外,香港復康會還推出各種遙距服務,包括:電話諮詢服務,以瞭解復康人士的情況,提供更適切的服務;製作抗「逆」錦囊影片並上載至YouTube,透過網上教學讓患者在家抗疫之餘,繼續復康訓練;以及透過WhatsApp和Zoom等應用程式進行視像對話,提供情緒支援,送上關懷等。
 
  數碼港初創公司在不同領域均透過科技,為對抗疫情作出重要貢獻:「華飛思科」研發的人工智能系統在疫情期間協助機構量度進出場所人士的體溫,減低病毒傳播風險;「Rice Robotics」 透過全自動配送機器人及消毒機械人「Snapask」 與非牟利機構合作向全港超過 4,000 名低收入家庭學生,提供一對一線上學習輔導;「GRWTH」則為本港的幼稚園、小學與中學提供免費網上學習的教學影片網上點播服務。「Find Solution Ai」開發的智能教學軟件4 Little Trees輔助授課,讓他能透過電子儀器的前置鏡頭收集學生情緒表現,有助瞭解學生進度並重點加強輔導。「Temi Medic」配備視像會議及高清鏡頭,方便謝絕探訪期間,進行遙距探訪;同時加入探熱等輔助醫療功能,能擔任「健康助理」進行包括量度血壓、體溫、血氧等基本健康檢查,甚至進行送水等簡單工作。
 
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曾表示,數碼港一直與社群初創攜手以科技抗疫,在過去兩年,早於疫情開始初期,聯手社群初創開展「敢創抗疫」行動,推出一站式網上平台,網羅數碼港社群內一系列科技應用方案,為公眾及企業提供方針,亦結合不同初創的優勢及專長,推出聯合抗疫行動,幫助前線醫護人員、需適應在家學習的家長、學校及學生、家居隔離人士、基層家庭,以至飽受疫情衝擊的大中小企業。
 
  另外,教研中心聯同三個合作機構 — 心光盲人院暨學校、語橋社資及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製作的「殘疾人士抗疫指南」,當中由各障別人士親身演繹抗疫期間遇到的困難,例如視障人士如何靠觸覺分辦口罩的前後、聽障人士如何在對方面戴口罩的情況下保持溝通、傷殘人士回家後如何清潔車輪等。
 
  不少社福機構在疫情期間只能維持有限度的服務,他們的抗疫之路更加需要公眾的關注和照顧!
 
  人與人之應發揮互助互愛的精神,讓每人都能夠安然地渡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