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梦想本应翱翔@iM网栏】英国小子伙拍内地减碳专家创业 夺JUMPSTARTER可持续发展大奖

2022年5月25日 | HKET | 媒体报导
分享 :
要解决全球气候暖化问题,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关键一步。近年全球各地政府及企业都想方设法从源头着手减少碳排放。英国年轻人David Izikowitz就伙拍于中英等地从事减碳研究多年的李佳教授创办初创公司Carbon Infinity(无尽碳索),研发可应用于多种场景的「吸碳机」,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原料再利用。该初创最近获得由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主办的创业比赛「JUMPSTARTER 2022」可持续发展大奖。
要解决全球气候暖化问题,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关键一步。近年全球各地政府及企业都想方设法从源头着手减少碳排放。英国年轻人David Izikowitz就伙拍于中英等地从事减碳研究多年的李佳教授创办初创公司Carbon Infinity(无尽碳索),研发可应用于多种场景的「吸碳机」,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原料再利用。该初创最近获得由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主办的创业比赛「JUMPSTARTER 2022」可持续发展大奖。
二次创业 重返校园研环境工程
2018年,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会计金融系的David 刚退出自己创办的教育初创,偶然读到由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全球升温1.5ºC特别报告》——提出需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内,呼吁政府加大力度减碳,「该报告警醒了我,减碳迫在眉睫。」
David对气候领域产生浓厚兴趣,并阅读大量资料,有感「碳清除(carbon dioxide removal(CDR )」是一个新兴产业,他萌生创业念头。「但我意识到自己没有相关技术背景,应重返学校学习。」最终决定入读上海交大中英国际低碳学院环境工程硕士课程。
师徒互补长短 研可负担吸碳装置
李教授笑言:「每周和David会面时,他都尝试说服我,指我过去从事碳捕集的区域多在大型固定的碳排放场所(如炼油厂、电厂等),而未来『负碳排(negative carbon emission)』应可透过在任何场所捕集二氧化碳来实现,例如沙漠、森林、建筑等,可有无数的应用场景。」她最终被打动。
David指,「这是一个高科技行业和科学范畴,我必须跟Jia(李教授)这样的专家合作,才能达到吸碳及商业化的目标。」李教授指,这项技术本身是她熟悉的领域,只需针对碳浓度不同的场所,设计出产品,但在将技术商业化及营销方面,David则更有经验。
师徒两人合作无间,因有共同目标。 David说:「我们的驱动力来自想为解决每年400亿吨的净碳排放出一分力。我视之为可以经营一辈子的事业。」而促使李教授一直从事气候科学的原因,是为了子女。她说:「我自问有必要给他们提供一个环境,像我小时候熟悉的良好环境,可惜将来孩子们可能无法看到真正的北极熊了。」
「碳捕集」专家:还子女良好气候环境
李教授续指,虽然二氧化碳只在空气成份中占0.04%, 从空气中抽走二氧化碳,听起来好像作用不大,但若考虑到减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潜在好处,就会明白那已是向前走了一大步。 「我们的原意是提供低成本的吸碳装置,让它可应用在不同地方。当周围都有人在使用这个装置,我们离减碳目标就不远了。」
Carbon Infinity的目标客户为愿意支付费用而减碳的机构,例如甲级写字楼、高端商场等。李教授举例,当二氧化碳于空气的浓度过高时,会令人昏昏欲睡及影响专注力,置身于二氧化碳浓度较低的地方,将有助提升生产效益。该公司产品适用于写字楼、或对生活环境有要求的家居,「正如现时我们因疫情需留在家中,为免受感染而不能打开窗户以致室内空气变差,这都是我们希望可以解决的。」
港科研重实用性 英看长远发展
李教授曾在内地、香港及英国大学任职,笔者问她对各地科研环境的看法。她指,香港的大学更重视产品的实用性及广泛应用,而英国或内地的大学则看重研究结果能否带来结构性的改革,看长远的效果。 「英国重视10至20年后的发展和改变现状的技术,而香港较着重短期的影响力或改造能力、利润和销售等。」
她认为,香港是不断创新的城市,并以「快」见称,例如研发产品或二至五年就能见到效果,着重实用性。英国或五年仍集中研发同一产品,较为长线发展。
作为一位五个孩子的母亲、学者及女性创业家,李教授认为无需刻意强调性别差异,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会有这样的挑战,能够平衡固然非常好,若是不行,也没有必要强求,就做好自己最喜欢的,在当下最能点燃梦想的事情,合理分配时间;而创业亦不应受限于年龄,不论任何年龄,都应对世界抱有好奇之心并勇于尝试,三思过后便应坐言起行。
笔者期待这对师徒拍档,未来继续结合科技力量,为减碳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