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背景

在過去的一年,即使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大爆發造成了廣泛的影響,香港在邁步成為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創業據點旅程中,仍然繼續取得良好進展。本年度的《以創業家精神推動香港轉型》研究探討了COVID-19疫情如何突顯了創業者在經濟中發揮的重要角色,以及他們如何根據瞬息萬變的市場形勢靈活應變,調整產品和服務以滿足新的需求。

本研究進行期間,各類型企業和初創企業都因COVID-19疫情的影響而面對史無前例的挑戰。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繼在2020年第1季下降9.1%之後,在第二季度再下降了9%。隨着全球經濟須繼續面對COVID-19疫情的嚴峻考驗,預計前景仍然充滿挑戰,其中包括失業率上升、廣泛旅遊限制和消費支出下降等。即使是這樣,我們的調查顯示香港的初創企業具有高度的應變能力,受訪的創業者更傾向認為相對於經濟前景(54%)而言,香港成本高昂(70%)是開展業務的主要挑戰。

134
名香港創業者/初創企業高管人員
78%
創辦人
22%
非創辦人高管人員
53%
增長階段
44%
早期階段
3%
成熟階段
代表的主要行業
32%
科技
10%
電子商務/零售
7%
教育
7%
醫療保健/醫學
6%
銀行業
4%
專業服務
4%
娛樂/旅遊
200
名香港企業高管人員
55%
以往曾於初創企業工作 (35%為創辦人,20%為員工)
69%
總監級高管人員 (35%為行政總裁;34%為其他總監級高管)
87%
部門主管或以上
代表的主要行業
16%
專業服務
13%
科技
8%
銀行業
7%
製造業
6%
公營機構或非政府組織
866
名香港大學生
92%
本科生
1%
研究生 (博士)
3%
研究生 (碩士)
4%
沒有回應
67%
曾考慮在初創企業工作
4%
積極經營初創企業/在初創企業工作
2%
以往曾創辦/在沒有活躍業務的初創企業工作
27%
沒有考慮
代表的主要行業
67%
商務/商業/經濟
17%
科學/技術/工程
13%
文科/社會科學/人文
3%
其他
由畢馬威和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聯同YouGov於2020年6月10日至7月31日期間進行
主要發現
01
COVID-19疫情突顯了香港創業者 無可替代的價值

我們的研究顯示,在COVID-19疫情後的經濟環境中,大量初創企業和其他企業都必須調整其運營模式。然而,初創企業似乎較能敏捷地靈活應變,以根據不斷變化的需求和市場形勢調整業務模式,使他們能夠抓緊新興的市場機遇:

  • 在COVID-19疫情爆發期間,34%初創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需求有所增加,錄得增幅的其他企業僅為19%
創業者和其他企業如何適應COVID-19疫情期間出現的新情況
認同以下陳述的受訪者百分比
創業者
其他企業
我的企業需要重新調整營運模式
我的企業需要應對產品/服務需求增加的情況
我的企業需要縮減營運規模或暫停營運計劃
COVID-19疫情對我的企業的業務模式或營運沒有重大影響
資料來源:畢馬威調查分析
  • 約50%受訪創業者表示,他們的機構正在合作開發新產品和服務,或協助政府應對COVID-19疫情爆發的影響
創業者和其他企業在當前的經營環境下數字化轉型的首要任務
將以下列為三大首要任務的受訪者百分比
創業者
其他企業
增加網上銷售渠道
建立多元化供應鏈
加強業務持續經營計劃
檢查網絡安全措施
遠程辦公能力
資料來源:畢馬威調查分析
受訪者最多可選擇三個優先選項
  • 接受調查的大多數創業者和企業高管人員均認同,初創企業有助激發新意念,保持社會活力並為未來做好準備,為年輕人提供機會,創造就業增長和在社會上向上流動的機會
對於初創企業在社會中扮演角色的看法
認為初創企業在以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受訪者百分比
創業者
其他企業
開拓新意念
為年輕人提供機會
尋找解決方案以滿足社會的需要
保持社會活力並為未來做好準備
推動經濟多元化
創造就業
為具有不同技能和思維方式的人士提供事業發展道向
協助其他企業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畢馬威調查分析
受訪者最多可選擇三個優先選項
主要發現
02
COVID-19疫情使企業重新聚焦追求使命

COVID-19疫情突顯了如何通過追求影響力創造價值,並同時裨益社會:

  • 雖然初創公司傳統上具有強烈的使命感,但疫情大流行促使企業之間在觀念上出現變化,為初創企業提供業務合作的機會
  • 出現越來越多的社會和企業孵化計劃,專門為追求影響力和使命感的初創企業提供支持
  • 鼓勵追求使命感外,在企業和社會中廣泛培養創業思維,對推動香港生態系統的持續發展非常重要
  • 此外,我們還需要通過更多成功案例,來鼓勵人們接受創業家精神作為事業發展的路向。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不足三分之一(32%)認同香港擁有足夠的創業者作為榜樣
主要發現
03
香港的風險投資格局日趨成熟,政府提供更 多支持也產生了積極影響

在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2019/2020財年,儘管市場飽受COVID-19疫情的衝擊,風險投資宗數增加至歷史最高水平:

  • 在十二個月期間,共進行了140宗私募風險投資交易,投資額達108.9億港元,交易額中位數連續三年超過1,000萬港元
  • 香港初創企業繼續吸引超過2億美元(15.5億港元)的大型投資交易,在2019/2020財年有關交易吸引的資金共達32.9億港元
  • 在年度內,後期風險投資交易佔所有私人風險投資資金的61% —— 進一步顯示風險投資格局日趨成熟
  • 在2019/2020財年,政府風險投資貸款、資助金額和和企業孵化計劃年度同比增長約83%,至82.7億港元,佔香港初創企業總投資和獲取資金的43%
  • 大部分受訪創業者仍然依賴非正式的資金來源。在沒有接受政府資助的受訪創業者當中,35%的認為繁瑣的申請流程是主要障礙,這意味着當局需要進一步簡化撥款程序
2013/14至2019/20財年投資於香港初創企業的總投資額(百萬港元)

和交易量*
私募風險投資
政府企業孵化計劃
政府風險投資
交易總數目
總投資額(百萬港元)

*總投資額和交易量包括向香港初創企業提供的私募風險投資 + 政府風險投資、資助和企業孵化融資

資料來源﹕畢馬威根據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數碼港、香港科技園、Pitchbook提供的數據以及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的公開數據進行的分析

2013/14至2019/20財年私人風險投資按創業階段*投資香港初創企業和交易
規模中位數(百萬港元)
早期風險投資
後期風險投資
其他**
總投資額的交易規模中位數(百萬港元)
私人風險投資總額(百萬港元)

*「 早期風險投資」包括種子、Pre-A輪、A輪和B輪;「後期風險投資」包括C輪、D輪和E輪

**「其他」包括私人加速/孵化計劃、天使投資者、企業融資和眾籌

資料來源:畢馬威根據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數碼港、香港科技園和Pitchbook提供的數據進行的分析

主要發現
04
金融科技繼續主導初創領域,其他相關 行業需要獲得更多支持
  • 76%受訪創業者和61%受訪企業認同香港是金融科技中心,但不足一半認為香港是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機械人技術和生物科技的創新中心
  • 在受訪創業者當中,82%在香港本地設有業務,31%在大灣區九個中國內地城市設有業務,26%在東南亞設有業務。但平均來說,他們目前收入當中的61%來自香港市場,7%來自中國內地大灣區城市,10%來自東南亞,5%來自中國內地其他城市,17%來自全球其他市場
  • 41%受訪創業者指出他們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擴展到中國內地大灣區城市,40%計劃擴展到東南亞市場。為推動這些業務擴展計劃,他們必須充分了解當地市場狀況、監管環境和可獲得的支援,才能穩操勝券
主要發現
05
確保初創企業與其他企業的期望保持一致, 成果互相配合,以構建成功的夥伴關係
  • 67%受訪企業與初創企業建立了合作或協作夥伴關係
  • 初創企業和一般企業均意識到協作夥伴關係能帶來明顯效益,其中73%受訪創業者指出這有助他們開拓擴闊的客戶基礎。同時,65%企業認為與初創企業合作有助他們與最新創新科技和市場發展保持同步
  • 我們的研究發現,上述合作關係存在改善的空間,57%受訪初創企業指出企業的官僚架構和繁複程序是主要風險。與此同時,66%的企業指出他們與初創企業合作時,主要風險在於彼此的期望不能保持一致,成果不能互相配合
初創企業與其他企業對交叉協作模式的看法
主要效益
創業者
進入市場/擴展客戶基礎
建立良好信譽以促進未來的銷售工作
與關鍵決策者接觸
其他企業
與最新創新科技保持同步
發掘新的收入來源和業務領域
接觸更多創新科技供應商/業務夥伴
相關風險
創業者
官僚架構/繁複程序造成延誤
期望/成果不能互相配合
由於資源緊絀,投資出現損失/成果不理想
其他企業
期望/成果不能互相配合
初創企業可能失敗的機會成本
企業治理/內部控制程序限制了可能獲取的效益
最需要獲得支持的領域
創業者
財務支持
開拓潛在客戶基礎
其他企業
數字和科技能力
員工才能
資料來源:畢馬威調查分析
主要發現
06
提供可行的職業發展道路以鼓勵更多學生鑽研STEAM學科
  • 在我們的調查中,三分之二的創業者表示,激發更多年輕人對STEAM學科(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應用數學)的興趣是一個重要的發展領域
  • 接受調查的44%學生認為創業是受人尊敬的職業發展道路,而40%認為這個職業發展道路是可行和可持續下去的
  • 制定長遠政策和策略以促進香港產業多元化發展,並讓他們更加聚焦於科技的應用,可有助為年輕人帶來更多工作機會,提升他們在STEAM領域尋求事業發展的興趣
支持STEAM在香港發展的關鍵領域
所有受訪者*
激發更多年輕人對STEAM的興趣
62%
需要對教師專業發展作出更多投資
40%
學校體系需要提供更多支持
54%
改善計劃內容
40%
行業需要提供更多操作實習培訓
52%
僱用合資格的STEAM教師
38%
改善設施、實驗室和教學媒體
41%

資料來源:畢馬威調查分析
*僅訪問認為香港對STEAM的支持度不足的受訪者

下一步計劃
建議

為促使香港改善其創業生態系統,我們根據以下類別,為初創企業、其他企業、公營機構和學生編製了建議的行動清單:

  • 推動初創企業把握機遇,在亞太區發展壯大
  • 充分善用香港的科技轉讓生態系統
  • 促進初創企業、企業及政府高效合作
  • 落實推動創新政策,為初創企業營商環境提供更完善支援
我們要感謝本報告採訪的主要意見領袖和行業專家。
他們的見解對於確定討論的關鍵題材與主題至關重要。
薛永恆, JP
香港特區政府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
王維基
香港電視網絡有限公司
副主席兼行政總裁
詹華強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
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
夏德銘
滙豐香港工商金融
業務發展戰略主管
陳慶耀
滙豐香港工商金融
中小企業主管
文立
海闊天空創投聯合創辦人
及管理合夥人
張瑞祺
概念資本
執行合夥人
游子威
科控資本
執行合夥人
馬殷
科控資本
執行合夥人
譚穎茜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社會企業商務中心主管
魏華星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梁樂慧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
Head of Purpose Capital
黃振南
Eureka Nova
創新事務主管
楊聖武
Prenetics聯合創辦人
及行政總裁
施明耀
善覓有限公司
行政總裁
肖健雄
AutoX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彭子楓
Pickupp
聯合創辦人
Patricia Dwyer
The Purpose Business
創辦人兼總監
劉御國
EMQ聯合創辦人
兼行政總裁
特別鳴謝: